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,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。甘孜县法院以巡回审判、春耕生产、交通枢纽、文旅景区、校园教育、党建引领为六大阵地,将国家安全教育融入雪域高原生活的每个角落,绘就了一幅司法守护与全面参与的平安画卷。
扎科草原“移动法庭”
针对牧区地广人稀的特点,法院将巡回审判延伸至牧民家门口,打造雪域高原上的“移动法庭”。在扎科草原牧民帐篷门口,法官们把国徽高高挂起,就地审理一起离婚纠纷案。一对夫妻为“那一片草场是我的,这14头牦牛也应该是我”吵得脸红,法官依据《草原法》明确家庭承包权益、《民法典》财产分割条款,阐明“按户承包”政策及引导双方考虑生计要求。历经6个小时的沟通劝导,最终,双方就财产分割问题达成了共识。随后,向旁听群众讲解非法开垦破坏草原的危害性及法律后果,希望大家提高自身法律意识,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,共同参与到守护绿水青山的行动中来,携手共筑生态屏障防线。
青稞地里“安全屏障”
在仁果乡有机青稞基地,干警化身“助农小帮手”,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春耕助农活动,将普法现场搬进春耕一线,重点讲解了“网络谣言扰乱粮食市场”“防范电信网络反诈”等典型案例,将国家安全教育融入农牧民日常生活中,用司法之力筑牢“康北粮仓”的安全屏障,覆盖农户200余户。
普法行动“护航蓝天”
法院干警走进格萨尔机场,为地勤人员带来一堂“藏汉双语”国安课。以“充电宝藏定位器”“无人机偷拍测绘”等案例,剖析航空领域安全风险。同时与机场管理委员会联合设立常态化普法站点,定期派驻法官提供法律咨询服务,以司法服务和保障筑牢雪域高原空中防线。
司法赋能“生态构建”
在国家4A级景区丹霞小镇,法院干警探索“文旅+法治+生态”发展新模式,让法治之力助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。藏汉双语法官以“非法捕捞”“非法采矿”等案例,揭示生态破坏对国家安全(如气候安全、生物安全)的连锁影响,让群众深刻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。现场发放资料84册,解答咨询13次。
童心绘就“未来安全网”
在罗布林一中操场上,法官们结合《国家安全法》核心内容,围绕网络安全、校园霸凌等贴近生活的案例,警示学生防范“指尖上的犯罪”。现场设置趣味问答环节,学生踊跃抢答“发现可疑线索应拨打12339”等实用知识,并纷纷表示要争当“国家安全小卫士”。
党建引领“酥油茶普法”
依托“星火”党建品牌引领,法官联合驻村党员、护边员、村干部组成“星火”党员志愿服务队,深入春季牧场开展“酥油茶话会讲法”,并组织14名基层调解员开展专项培训,围绕《土地管理法》《食品安全法》《环境保护法》等法律知识及调解技巧现场教学,推动调解员从“形式参与”向“实质解纷”转变。活动覆盖农牧民群众300余户,化解涉越界放牧纠纷、生态安全矛盾2起。
甘孜县法院以“星火”党建品牌引领“法治蓝”,让国家安全教育如春风化雨浸润高原。正如扎科乡牧民格桑所言:“法官的肩上扛着的是公平,更是守护家园的安全密码”。未来,这片土地将继续以司法之力,守护雪域高原的安宁。